過氧化氫等離子體低溫滅菌器的原理是什么?
瀏覽次數:2136發布日期:2020-08-25
過氧化氫等離子體滅菌技術是一種以過氧化氫為介質對醫用器械和耗材進行低溫滅菌的滅菌技術。與壓力蒸汽滅菌和環氧乙烷滅菌等傳統滅菌方式相比, 過氧化氫等離子體滅菌具有滅菌溫度低、滅菌周期短、滅菌后滅菌劑無殘留、設備操作簡單、占用空間小、對工作場所的條件要求較寬松等特點, 對一些不耐熱、不耐濕的手術器械, 尤其對腔鏡外科手術器械的滅菌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 過氧化氫等離子體低溫滅菌器受到各級醫療機構的歡迎。
過氧化氫等離子體低溫滅菌器的原理是等離子體是物質的第四種形態, 是由氣體分子發生電離反應, 部分或全部被電離成正離子和電子, 這些離子、電子和中性的原子、分子混合在一起構成了等離子體, 其顯著特征是高流動性和高導電性。傳統觀念認為, 在特定的物理條件下, 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體滅菌器可以將一定劑量的過氧化氫滅菌介質“激發”成活性*的過氧化氫等離子體。該等離子體利用其能量密度高、化學活性強、自由基和紫外線豐富的特性, 通過與微生物細胞壁、酵素發生分解反應, 破壞微生物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 (DNA) 等遺傳物質, 從而達到殺滅微生物的效果。然而, 張流波團隊通過對該滅菌器的滅菌機制、工作程序和滅菌影響因素等進行深入研究后卻發現, 在設定條件下, 若不啟動等離子放電過程, 僅依靠過氧化氫的強氧化特性即可在很短時間內完全殺滅載體上嗜熱脂肪桿菌芽孢;反之, 如果不使用過氧化氫氣體, 僅啟動等離子放電作用, 則難以對載體上嗜熱脂肪桿菌芽孢起到完全的殺滅效果。因此, 目前對于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體滅菌技術的作用原理比較認可的觀點是, 在一定真空度和溫度條件下注入含量550 g/L以上過氧化氫溶液, 經過汽化、穿透、覆蓋到管腔器械的內外表面, 在45℃~55℃溫度協同下殺滅微生物;后啟動等離子電源, 一方面產生消毒因子協同作用達到終滅菌水平, 另一方面利用等離子體快速解離器械表面的過氧化氫變成水和氧氣, 從而達到消除滅菌介質殘留的作用。